为探究集约化养殖和生态养殖2种模式对猪肉品质、营养组成以及肉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60头体重(26.53±5.26)kg的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三元杂交猪(DLY)生长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头,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集约化养殖组猪群置于5个规模化猪舍饲养,单个猪舍面积为10 m2(2.5 m×4 m);生态养殖组猪群置于5个面积约3 000 m2的野外山林区域散养,每日山林散养时间在8 h以上,试验期间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80 d。结果显示:集约化养殖组的滴水损失率、肉色黄度(b*)、粗脂肪含量以及肌肉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生态养殖组,肉色红度(a*)和呈味氨基酸(FAA)显著低于生态养殖组,其他肉品质指标和营养组成指标差异不显著。此外,生态养殖组RYR1和PRKAG3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集约化养殖组,而CAST和IGF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集约化养殖组。综合以上,生态养殖组的猪肉品质较集约化养殖组更佳,更有助于膳食健康。建议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给猪提供充足运动,以提升猪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