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优品质猪肉的需求日益升高,黑猪肉因肉质鲜美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引入瘦肉型品种、中国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猪在生长、繁殖和肉质性状上各有优势。为探索瘦肉型黑猪培育模式,本研究测定了284头大白猪、43头长白猪、69头川乡黑猪×大白猪(川乡黑猪作父本)、38头松辽黑猪×大白猪(松辽黑猪作父本)和39头大白猪×松辽黑猪(大白猪作父本)二元杂交组合猪的肉质性状,比较了不同品种及杂交F1代猪间肉质性状的差异,分析了基数较大的大白猪肉质性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川乡黑猪×大白猪二元杂交猪的大理石纹评分(2.13±0.82)、肌内脂肪含量(2.68%±1.17%)和48小时滴水损失(3.93%±1.57%)等多个肉质性状显著优于大白猪、长白猪和其他杂交组合的猪;屠宰日龄、胴体重与肉质性状相关性低,肌内脂肪含量与大理石纹评分呈中高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1),24 h滴水损失和48 h滴水损失间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本研究结果为中国地方猪种质资源利用及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