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探索毛囊周期循环调控分子机制,本研究旨在探讨成年疆南绒山羊皮肤组织中2种类型的毛囊在1年之内的生长发育规律。分别在1—12月采集8只健康的2岁疆南绒山羊母羊皮肤样本,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后用显微照相系统观察皮肤毛囊形态特征并获取相关数据,并利用SPSS(16.0)软件对初级与次级毛囊的直径、密度及S/P值等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Bonferroni法校正)。次级毛囊的直径、密度、长度、深度和毛球宽度在1年中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初级毛囊的变化则不明显,表明次级毛囊更容易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而初级毛囊相对稳定。研究表明,次级毛囊的生长期为5—11月,退行期为12月至次年2月,休止期则为3—4月。本研究为提升绒山羊羊毛产量与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为优化饲养与繁殖策略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