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鹏;高铭坤;呙于明;
植物提取物指以天然植物为原料,采用适当方法提取加工而成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因其绿色、安全、高效等特点,植物提取物被广泛运用于医学、食品及畜牧等领域。在畜禽生产中,大部分植物提取物已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促生长等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提取物的作用机理、分类、各分类物质在家禽和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提取物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合理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2022年11期 v.5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6K] [下载次数: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3 ] - 谭名洋;杨媚;王芳;肖志红;李昌珠;陈家顺;李党训;
糖萜素是从山茶科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以及抗炎、抗应激、抗氧化活性等生物功能,能够促进动物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糖萜素无毒副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抗生素,减少药物残留所带来的危害,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动物生产中。本文针对糖萜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糖萜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2022年11期 v.58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5 ] - 陈齐;许晓宇;孙超;
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BAP)是由多种氨基酸排列构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低聚肽类物质。生物活性肽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食用安全性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有助于维持机体健康,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活性肽在免疫保护与生理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生物活性肽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58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0 ] - 吴宝云;周振明;吴浩;
胍基乙酸是一种氨基酸,在动物体内有部分合成。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胍基乙酸具有促进激素释放、改变物质代谢、调控糖酵解、促进肌纤维发育和调节体内氧化-抗氧化状态等生理功能,与机体能量状态的调节密切相关,可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改善肉品质等,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畜禽生产中。本文综述了胍基乙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改善畜禽肉品质的效果和机制,以期为胍基乙酸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2年11期 v.58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4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叶翔杨;王丽;杨雪芬;余明芬;
随着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饲料配方设计趋向精细化、精准化。多年研究发现,适当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可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蛋白饲料原料用量,缓解大豆种植、进口压力,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养殖过程中氮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本文主要综述了低蛋白日粮在母猪、仔猪、商品猪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分析了低蛋白日粮在生产中推广的限制因素,旨在为低蛋白日粮在我国生猪养殖业中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58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10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张舒;王力仪;单体中;
背膘是猪背部皮下脂肪组织,是一种白色脂肪组织,其沉积能力直接影响猪的胴体品质、瘦肉率以及种猪的繁殖性能等。在生猪生产中,背膘厚是评价生猪育肥效果和猪脂肪沉积能力的关键指标,也是种猪选育和评估母猪繁殖性能等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综述了品种、关键基因、营养调控、饲养管理等主要因素对猪背膘厚的影响及其相关调控机制,为后续精准调控猪背膘厚进而改善猪肉品质、生猪绿色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借鉴。
2022年11期 v.58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1 ] - 张嘉雯;余时隆;曾纪泽;胡兆莹;郑耀辉;燕磊;杨琳;朱勇文;
硒是种禽营养中的必需微量元素。种禽硒营养补充主要来源无机硒(亚硒酸盐或硒酸盐)和有机硒(酵母硒或硒代蛋氨酸),不同形式硒源的硒生物学利用效率差异较大。首先,硒作为种公禽繁殖能力的重要微量元素,有利于维持和改善精液品质。其次,种蛋硒含量对维持胚胎发育及其抗氧化系统稳定改善胚胎发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母代硒营养途径可提高胚胎抗氧化能力以提高孵化率。此外,在各种应激条件下提高种禽硒摄入量,可保证种禽体内有足够的硒储备,以调节硒蛋白的合成来缓解应激损伤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综述了硒营养对种公禽精液质量、产蛋性能、蛋硒沉积、胚胎硒转移效率及改善后代仔鸡抗氧化性能等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为硒营养改善种禽繁殖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2022年11期 v.58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4 ] - 李万栋;李光梅;景建武;崔占鸿;
微量元素硒的营养作用主要是以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形式发挥抗氧化作用,硒与维生素E具有协同正效应;同时硒参与辅酶A和辅酶Q的合成以促进动物生产性能发挥,但硒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本文综述了硒在提高反刍动物抗氧化性能、免疫水平、繁殖性能等方面的作用,为硒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58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6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袁崇善;张开研;吕文发;方焱秋;汪雪烨;刘红羽;王军;
维生素E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在日粮或精液稀释液中添加维生素E均可通过提高抗氧化作用来提高动物的精液品质,同时维生素E与其他营养物质组合可进一步提高对动物精液品质的有益作用。本文综述了在日粮或精液稀释液中添加维生素E对精液品质的影响,为全面理解维生素E对动物精液品质的作用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58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9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袁书林;王岩;冯占雨;
无抗养殖是家禽生产的发展趋势。酵母葡聚糖作为一种高效的抗病免疫调节剂,是一种来源于酵母细胞壁的功能性多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感染和抗霉菌毒素等多种生物学功能。酵母葡聚糖功能强大,体外十分稳定,在消化道中不易被降解,迁移至靶细胞即可发挥作用,使其有潜力成为比较理想的抗生素替代产品。本文综述了酵母葡聚糖的结构特性、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家禽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酵母葡聚糖在家禽生产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58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赵淑琴;韩亚轩;鲁巨贵;杨榛;
哺乳动物的季节性繁殖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年度节律。视网膜感知光照,将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引起生物钟振荡。此时松果体也响应光信号,引起褪黑素分泌的变化。生物钟和褪黑素共同参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HPGA)的生殖调控,完成动物的季节性繁殖。本文综述了褪黑素、生物钟在季节性繁殖动物调控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褪黑素与生物钟基因之间的直接交互作用和间接交互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哺乳动物的季节性繁殖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2022年11期 v.58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8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曹广;吕刚;刘保仓;韩坤;程冠文;郭学义;李斌昌;
大麦是重要的禾本科粮食作物,其淀粉含量高、适口性好、价格低廉,是反刍动物重要的能量饲料和纤维来源。日粮中添加大麦能促进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国内研究相对较少,各项营养及生产参数尚不清楚。本文主要综述大麦的营养特点、影响其营养价值的因素及大麦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大麦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58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5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张翼鸣;孟庆维;马清泉;单安山;
氧化应激常发生在动物生产过程中,严重危害畜禽健康。番茄红素是在番茄中发现的类胡萝卜素,其本质是四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其在氧化应激介导的畜禽生长性能和肉质下降方面具有缓解和治疗效果。但是目前关于番茄红素缓解畜禽氧化应激的研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有许多机理上的问题需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综述了番茄红素在缓解畜禽氧化应激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在畜禽等其他领域缓解氧化应激的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可为番茄红素在畜牧领域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2022年11期 v.58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9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张志浩;贾亚雄;
骨骼缺陷问题一直困扰着蛋鸡养殖业从业者们,其主要表现为骨骼的弯曲、变脆、易骨折等。龙骨损伤是蛋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骨骼缺陷问题,这不仅是一个动物福利问题,而且影响蛋鸡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本文阐述了龙骨损伤的定义,综述了导致龙骨损伤的原因及其研究现状,回顾了评估龙骨损伤的主要方法,为蛋鸡龙骨损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新思路。
2022年11期 v.58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高翰;葛菲;王泽昭;李宏伟;安炳星;李海鹏;徐凌洋;朱波;蔡文涛;张路培;高雪;高会江;陈燕;李俊雅;
胴体性状是肉牛生产实践中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本研究以840头华西牛成年公牛为研究对象,屠宰后分别测量胴体重(CW)、胴体长(CL)、胴体胸深(CD)3个性状的表型值,基于Illumina BovineHD芯片基因分型结果,利用单变量混合线性模型(LMM)和多变量混合线性模型(mvLMM)2种方法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采取Bonferroni方法确定显著性阈值,挖掘影响华西牛胴体性状的显著位点和重要候选基因。结果显示,单性状GWAS分析中仅在CD性状中检测到6个SNPs位点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P<1.65×10~(-6)),注释到5个基因(PDE1C、PPARGC1B、MTX3、RCAN2、DOK6),而在CW与CL 2个性状中没有检测到显著的SNPs位点;多性状GWAS分析结果显示,在CW-CL、CW-CD、CL-CD、CWCL-CD4个组合中分别检测到1、5、2、3个显著关联的SNPs位点,共注释到了4个基因(STXBP5L、PDE1C、PPARGC1B、RCAN2)。通过对华西牛胴体性状进行GWAS分析,综合利用LMM和mvLMM2种分析方法以提高位点检测效力和准确性,最终共找到9个显著关联的SNPs位点及STXBP5L、PDE1C、PPARGC1B、MTX3、RCAN2、DOK66个基因,其中PPARGC1B、RCAN22个基因被不同方法检测到的多个SNPs位点同时注释到,参与体重调节、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生物过程,以上结果为华西牛胴体性状的改良提供了有效的分子标记。
2022年11期 v.58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5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刘思源;何辰庆;陈军军;叶幼荣;张健;商鹏;强巴央宗;
为探讨CXCL10基因在藏猪和大约克夏猪中的差异表达和多态性分析,本研究采用一代测序(Sanger测序)法对藏猪和大约克夏猪CXCL10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3 kb区域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筛选并进行基因分型;采用RT-qPCR检测CXCL10基因在180日龄藏猪和大约克夏猪背最长肌、腿肌、肝脏组织中的mRNA水平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CXCL10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3 kb区域,存在T-832G、A-808G和T-694C这3个品种间极显著差异的SNPs位点,且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转录因子预测结果显示,这些SNPs位点的突变导致了ARGFX、ARID3A/B的结合位点消失;CXCL10基因在藏猪背最长肌、腿肌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大约克夏猪。由此推测,CXCL10基因可能参与肌肉生长发育的负向调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藏猪生长发育机制奠定了基础。
2022年11期 v.58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史佩华;陶晨雨;
性别分化对物种的生存和进化至关重要,X和Y染色体的分化导致了一对染色体进化差异,但仍然共享一些序列高度同源区域。本研究旨在比较牛XY染色体的结构差异及特有基因,为候选基因的分析及后续性别鉴定等技术提供理论支撑。实验针对牛参考基因组中的XY染色体的序列,对特异性基因进行了GO分析,并对现有应用广泛的PLP1及SRY进行了精准定位。结果发现X染色体的基因密度低于Y染色体;X染色体基因富集在细胞成分与组织形成、调节生物过程等功能,Y染色体基因主要富集在生殖过程、细胞器等功能;定位分析结果显示PLP1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52.40~52.60 Mb之间,SRY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42.20~42.40Mb之间。研究结果揭示了XY染色体基因分布的差异性,并且得到了PLP1和SRY的具体位置信息,为研究性染色体结构及后续特异基因在性别鉴定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2022年11期 v.58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赵红霞;王志鹏;王天元;赛务加甫;庞全海;
本研究通过研究p21活化激酶1(p21-Activated Kinase 1,PAK1)、p21活化激酶4(p21-Activated Kinase 4,PAK4)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与定位,探索PAK1、PAK4在绵羊毛色形成中的作用。选取黑色、棕色和白色哈萨克绵羊各3只,取背部皮肤组织,qRT-PCR检测不同毛色皮肤中PAK1和PAK4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研究PAK1和PAK4蛋白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技术对PAK1和PAK4在绵羊皮肤组织中表达情况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PAK1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棕色和白色绵羊,棕色绵羊的表达极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AK4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棕色和白色绵羊,棕色绵羊的表达显著高于白色绵羊;黑色绵羊的皮肤中PAK1和PAK4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棕色和白色绵羊,棕色绵羊中PAK4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AK1蛋白在白色绵羊的表皮、根鞘、毛干表达,在黑色绵羊的表皮、根鞘、毛球表达,在棕色绵羊的表皮、根鞘表达。PAK4蛋白在白色,黑色和棕色绵羊的表皮、根鞘、毛基质中均有表达。综上表明,PAK1和PAK4可能通过诱导黑色素的生成进而调控哈萨克绵羊毛色生成过程。
2022年11期 v.58 112-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李晓;崔超;王源;于光辉;
本实验旨在利用基因芯片对里岔黑猪进行保种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理清该品种的遗传结构和血统关系,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里岔黑猪这一重要的地方猪种质资源。实验利用“中芯一号”基因芯片对里岔黑猪省级保种场的109头能繁公母猪进行SNP测定,进而实施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近交程度和家系分析。结果显示,里岔黑猪的有效群体含量为5.88;通过主成分分析、G矩阵和聚类分析,里岔黑猪整个群体分为8个公猪家系和1个非公猪家系(28头母猪不属于这8个公猪家系)。在109头里岔黑猪中共检测到4250个基因组上的长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 ROH),ROH长度在300~450 Mb之间的个体数目最多,占39.45%,平均ROH长度为343.56(±18.251)Mb;ROH数量40~50个的个体最多,占34.86%,平均为38.99(±1.461)个;将每个个体ROH数据汇总后计算出该群体的近交系数平均值为0.14。研究表明,胶州市茂华里岔黑猪良种场的群体在长期选育过程中遗传多样性丰富,但群体中近交现象明显,为确保其优良性状能够长期延续,可结合芯片数据,通过轮回杂交的方式,减缓群体近交系数的增长,或者从其他里岔黑猪保种场引入公猪,进行血统更新。
2022年11期 v.58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9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李丛艳;谢晓红;雷岷;梅秀丽;郑洁;郭志强;李钰莹;杨锐;邝良德;
实验旨在探索制定蜀兴1号肉兔达2 000 g体重日龄的生长性状校正公式,为生产中明确其适宜出栏时间提供参考。以352只28日龄断奶的蜀兴1号商品代肉兔为研究对象,每周测定一次体重,直至84日龄结束,搜集体重和日龄数据,利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lanffy 3种非线性动物生长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并进一步以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为基础,制定生长性状校正公式。结果表明:3种生长曲线模型的拟合度分别为0.980 9、0.982 4和0.981 7(P<0.01),拟合效果均较好,基于拟合度最高的Gompertz模型制定的蜀兴1号肉兔达2 000 g体重日龄的生长性状校正公式为:■,其中t_(校正)为校正日龄,t_实为实测日龄,y_实为实测体重,实测体重在1 674.33~2 464.67 g之间时校正效果良好,根据校正公式获得的蜀兴1号肉兔达2 000 g体重的时间为64.52 d。研究表明,利用生长曲线开展肉兔生长性状校正公式的制定是可行的,蜀兴1号肉兔的适宜出栏时间为65 d。
2022年11期 v.58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吴飞;石兰;马梅兰;王江;何新宇;依明·苏来曼;
为加快新疆肉羊良种繁育与推广,积极推进现代遗传评估技术平台的建设,本研究运用Django框架结合现代动物遗传评估技术,建立以羊场信息化管理与肉羊遗传评估为主要功能的肉羊遗传评估系统。该系统分为羊场信息管理模块与肉羊遗传评估模块,羊场信息管理模块对场区、羊只、群舍、系谱、繁殖等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为管理羊场各生产环节提供系统、高效的管理平台;肉羊遗传评估系统以肉羊的肉用性状、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数据为基础,通过调用R语言的sommer包计算肉羊的育种值,并构建羊场育种数据库,为新疆肉羊产业持续选育优良肉羊品种、实现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022年11期 v.58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6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王欢欢;葛莹;张雷;刘航;李庆海;章学东;
绿壳蛋是我国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组成,为研究其生产性能和外观指标的变化规律,本实验随机选择BG系乌肤绿壳蛋鸡20只,收集从开产至250日龄的绿壳鸡蛋,测定每枚鸡蛋的蛋重、蛋纵径、蛋横径和壳色L~*、a~*、b~*值,统计产蛋率、累计产蛋数和蛋形指数。结果表明:蛋重(平均为41.3 g)与蛋纵径、横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0.921(P<0.001)。随着日龄增加,蛋重逐渐升高(二次曲线方程R~2=0.936);蛋纵径、横径呈同比例增大趋势(全程增幅均为约15%),蛋形指数基本稳定不变(平均为1.32)。周均产蛋率以杨宁模型的拟合程度高(R~2=0.910);只均累计产蛋数以Gompertz和Bertalanffy模型的拟合程度好(R~2>0.999)。蛋重与壳色L~*、a~*、b~*值的相关性均较低(-0.019~0.111)。随着日龄增加,L~*值(平均为79.14)逐渐增大,a~*值(平均为-5.96)绝对值、b~*值(平均为10.81)逐渐减小,表现为绿壳变浅。研究说明,选育的绿壳蛋鸡在产蛋前中期蛋重较小;蛋形指数基本不变;壳色有一定多样性,且呈略变浅的趋势。
2022年11期 v.58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付永智;马晓君;王茂晗;陈芝媛;赵涵;李哲;苏咏梅;吴建华;朱文进;
为探究中国家驴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对中国14个品种家驴542个个体MSTN基因第1内含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家驴MSTN基因第1内含子存在g.1323T→C突变位点,由此产生TT、TC和CC 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T频率高于C,德州驴CC基因型频率最高,太行驴TC基因型频率最高,渤海驴TT基因型频率最高,不同品种和类型之间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没有明显规律。所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均为中度多态(0.25<PIC<0.50),经Hardy-Weinberg平衡性检验,晋南驴、广灵驴和庆阳驴处于不平衡状态(P<0.05),其余11个品种均处于平衡状态(P>0.05)。
2022年11期 v.58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郭荣;曹雁行;艾德强;董建宝;张国梁;黄娇娇;官却扎西;索佳佳;孙玉江;刘书琴;
为研究青海毛驴的肠道微生物优势菌群,本实验选取来自成年、健康的青海省青海毛驴和山东省德州驴各6头(公母各半),分别采集胃、小肠、盲肠和直肠内容物样品。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青海毛驴和德州驴不同部位的肠道微生物细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结果显示:青海毛驴的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德州驴(P≤0.05),后肠的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前肠(P≤0.01),且在相似的地理环境下和来自相同/相邻区域(胃和小肠,盲肠和直肠)的微生物,其群落结构和组成更相似。
2022年11期 v.58 14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刘孟超;张金鑫;曲鲁江;刘华贵;王梁;
北京油鸡是北京地区特有的地方鸡品种,以外形特殊、体态优美、肉蛋品质优良而著称。为了进一步对北京油鸡特异性性状的遗传基础进行分析,本研究将北京油鸡、红色原鸡和部分中外鸡种的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采用di选择信号检测的方式对北京油鸡基因组中受选择区域进行鉴定,并对相关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挖掘。结果显示,在北京油鸡32条常染色体中共鉴定到96 018个窗口(定义前1%为显著区域),其中包括378个基因。这些候选基因中有部分基因与北京油鸡的特异性性状相关,如多趾、凤冠、羽毛颜色、蛋壳颜色等;也有一些基因与油鸡的生长发育、免疫抗性相关,如视力、骨骼、抗病力、羽毛和肌肉发育等。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了解北京油鸡特异性性状遗传基础及日后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2022年11期 v.58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安清明;王星;宋兴超;孟金柱;赵园园;吴震洋;
肌肉生长发育是影响山羊经济效益的重要经济指标,本研究对不同体重贵州白山羊背最长肌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鉴定与山羊背部肌肉生长发育相关的上调基因,为提升山羊肌肉生长发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收集6只不同体重贵州白山羊屠宰性能,提取背最长肌总RNA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应用DESeq2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对筛选出的上调基因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最后用qRT-PCR验证。测序结果经过滤筛选后共获得25 089个表达基因,在体重优势群体中共获得563个显著上调基因,其中94个为新发现基因(转录本)。563个上调基因经GO功能分析发现分为3大类36组,其中生物学过程相关基因占25%,细胞组分相关基因占55.6%,分子功能相关基因占19.4%。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共参与220条信号通路,21条通路显著富集,其中代谢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富集最为显著,各包含64个基因和25个基因。从显著上调基因筛选出FGF11、NOTCH1、HBEGF、ADIPOQ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4个基因在不同体重群体背最长肌中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其中FGF11、NOTCH1和ADIPOQ基因在体重优势群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劣势群体。本研究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可作为改良贵州白山羊肌肉生长发育的候选基因。
2022年11期 v.58 15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0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何志成;王琬婷;陈冲;罗军;李聪;
试验旨在探究奶山羊围产期血液生化和产奶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选择体重、体况、胎次相近的健康萨能奶山羊17只,分别在产前21、14、7 d和产后1、7、14、21 d采集血清,共检测血液生化指标10项,血液抗氧化指标5项,在产后1、7、14、21 d记录产奶量,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并分析测定指标的规律。结果表明:谷草转氨酶(AST)在产后7 d内上升(P<0.05),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在产后呈上升趋势(P>0.05),甘油三酯(TG)在分娩当天降低(P<0.05)并在21 d内维持在低水平;葡萄糖(GLU)在产前7~14 d低于其他时间(P<0.05);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在产前7 d均升高(P<0.05),并在随后的时间保持在高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分别在产前14 d至产后1 d、产前7 d至产后7 d升高(P<0.05),在其他时间相对较低;丙二醛(MDA)在产前7 d至产后1 d高于其他时间(P<0.05);产奶量及体细胞评分(SCS)在21 d内有上升趋势(P>0.05);乳糖率在分娩后第1天低于产后7~21 d(P<0.05);乳脂率在产后7 d内较高,在第14天降低(P<0.05),在第21天又升高(P>0.05)。由血液、乳成分及产奶量分析可见,奶山羊围产期处于氧化应激状态。
2022年11期 v.58 164-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8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 郝文;晏航;吴启辉;王惠娥;
为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s)对多浪羊精液常温保存效果的影响,本实验采用电刺激采精法收集18月龄健康多浪羊公羊精液,在基础稀释液中添加0(对照组)、0.01、0.03,0.05、0.07、0.09、0.12、0.14g/LGSPs作为稀释液进行常温(18℃)保存,每隔24h检测精子存活率、活力、畸形率、顶体完整性和质膜破损率等指标,在保存24、72、120 h时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添加0.05~0.14 g/L GSPs可提高多浪羊精子活率、活力、质膜破损率、顶体完整率和T-AOC活性(P<0.05),极显著降低(P<0.05)精子畸形率和MDA含量,其中以0.09 g/L GSPs为最佳,精液有效保存时间为120 h。120 h时0.09 g/L GSPs组多浪羊精子活率、活力、质膜破损率、顶体完整率和T-AOC活性分别为80.21%、70.49%、30.75%、67.4%和2.12 U/mL,精子畸形率和MDA含量为20.36%和1.90 nmol/mL。本实验条件下,葡萄籽原花青素能有效提高多浪羊精液常温保存效果,最适添加浓度为0.09 g/L。
2022年11期 v.58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0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吕嘉顺;程佳瑞;张瑞门;邹超霞;安强;李鹏举;韦瑶;邓彦飞;韦英明;
本实验旨在体外构建猪颗粒细胞黄体化模型,为由母猪黄体发育引起的繁殖障碍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分别采用自然培养法、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胰岛素对猪颗粒细胞进行黄体化处理,通过CCK-8、流式细胞仪、ELISA和QRT-PCR技术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孕激素含量以及黄体化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对处理后的黄体化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使用5 IU/mL HCG培养猪颗粒细胞2 d和2μg/mL胰岛素培养猪颗粒细胞3 d均可使猪颗粒细胞发生黄体化。在使用2μg/mL胰岛素培养猪颗粒细胞3 d引起黄体化的过程中,其细胞活力和增殖情况良好,孕酮含量显著上升,黄体化相关基因3β-HSD、STAR表达显著下降,CYP11A1表达显著上升,是一种较好的猪颗粒细胞黄体化诱导方法。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猪颗粒细胞体外黄体化细胞模型,为后续开展颗粒细胞黄体化的机理及其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022年11期 v.58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0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刘子嶷;李凯扬;王鹏;李文韬;周祖阳;孙小勇;刘玉芳;
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猪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率的影响,采用抽吸法从母猪卵巢中获取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添加IGF-1和未添加IGF-1成熟工作液进行体外培养,再根据卵泡直径将COCs各分为3组(2~3、3~5 mm和5~8 mm),检测卵丘扩展率、第一极体排出率、谷胱甘肽(GSH)、活性氧(ROS)含量判断卵母细胞成熟情况。结果显示:添加IGF-1组(30 ng/mL)的卵丘扩展率和第一极体排出率高(P<0.05);添加IGF-1组的GSH含量高于未添加组(P<0.05)。随后分离不同直径卵泡中COCs发现,添加IGF-1的3~5 mm组卵丘扩展率和第一极体排出率最高;而GSH和ROS含量测定显示,添加IGF-1的5~8 mm组GSH含量最高,而ROS荧光强度最低,其次是3~5 mm组,上述2组与2~3 mm组差异显著。综上所述,添加IGF-1可以显著影响3~5 mm卵泡卵丘扩展率和第一极体排出率,同时改善了猪3~5 mm和5~8 mm卵泡中卵母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
2022年11期 v.58 18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5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吕艳秋;徐海峰;曲星霖;张雨阳;李春宇;顾伟玉;金一;
为探究减少甘油浓度后添加胆固醇负载的环糊精(CLC)对冻融延边黄牛精子凋亡和鱼精蛋白损失的影响,本实验从延边畜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采用假阴道法收集延边黄牛精液,分为鲜精组、对照组(6%甘油)和4个试验组,4个试验组分别在3%甘油冷冻液中添加0、0.75、1.5、3 mg/mL CLC。检测精子活力、顶体完整性、鱼精蛋白损失、鱼精蛋白相关基因(PRM2、PRM3)、顶体完整性相关基因(SPACA3)、氧化应激相关基因(ROMO1)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甘油+1.5 mg/mL CLC组的精子活力和顶体完整性显著提高,鱼精蛋白损失率显著下降,PRM2、PRM3、SPACA3和BCL2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ROMO1和BAX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且BCL2/BAX显著升高。可见,在冷冻保护液中用1.5 mg/mLCLC替代部分甘油可显著提高冷冻解冻后延边黄牛的精子质量。
2022年11期 v.58 194-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艾克拜尔·艾合麦提;宋玉坤;阿里木江·喀迪尔;努尔博·依热木拜科;赵茜;樊琛;热衣拉古丽·热依木;阿布力孜·吾斯曼;
为探讨添加原花青素(PC)对吐鲁番黑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本实验在3种精液冷冻稀释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0、5、15、25、35μg/mL)的PC,Tris-无水葡萄糖-无水柠檬酸为Ⅰ液,Tris-葡糖糖-柠檬酸为Ⅱ液,Optidyl稀释液做对照为Ⅲ液。以解冻精子活率、畸形率、运动速率、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评价冷冻效果。结果表明:Ⅰ液15μg/mL组的精子活率最高,为73.307%,显著高于Ⅲ液15μg/mL组,极显著高于其他13组;Ⅰ液15μg/mL组的畸形率最低,为9.845%。Ⅰ液15μg/mL组的曲线运动速率、直线运动速率、线性度、平均路径速度、头部侧移幅度及振动指数等运动参数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Ⅰ液15μg/mL组的质膜完整率最高,与Ⅲ液15μg/mL组没有差异。Ⅰ液15μg/mL组的顶体完整率显著高于Ⅱ液15μg/mL组。Ⅰ液15μg/mL组的CAT活性显著高于Ⅱ液15μg/mL组,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Ⅰ液5μg/mL组,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Ⅰ液15μg/mL组的T-AOC含量最高,与Ⅲ液25μg/mL组无显著差异。因此,采用添加15μg/mL PC的Tris-无水葡萄糖-无水柠檬酸稀释液配方能显著提高解冻后吐鲁番黑羊精子质量。
2022年11期 v.58 180-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马文奎;王建魁;李广栋;吴昊;孙光泽;高爽;李瑞;肖西山;刘建斌;邓学梅;阿布力孜·吾斯曼;刘国世;
本实验旨在研究注射前列腺素对高山美利奴细毛羊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选用12只体重在45~76 kg,体况良好,无繁殖疾病的甘肃高山美利奴细毛羊为供体,105只乌珠穆沁羊为受体。供体羊随机分为2个组,均采用CIDR+FSH+PMSG法。在同期发情埋栓前14 d对试验组肌肉注射0.2 mg前列腺素,注射后第14天埋置CIDR栓,同时肌肉注射3~5 mL维生素AD。埋栓后第10天开始注射FSH,根据体重和手术次数调控剂量,总剂量区间为300~500 IU/只,4 d 8针注射法依次递减,第13天注射最后一针(第7针)FSH时同时取出CIDR栓,取栓后12 h注射PMSG,剂量330~450 IU/只。在撤栓后24~36 h进行试情,48~54 h进行输精,5~6d进行手术冲胚和移植,移植后45d进行B超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发情率(100%VS83.33%)、卵巢平均黄体数(18.50 VS 14.66)、平均左侧黄体数(9.17 VS 7.33)、平均右侧黄体数(7.67 VS 7.33)均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回收胚胎数(17.00 VS 8.00)、平均可用胚胎数(15.50 VS 6.83)、胚胎回收率(92%VS 57%)、平均囊胚数(10.00 VS 3.00)高于对照组(P <0.05),平均桑椹胚数(5.33 VS 3.83)、妊娠率(85.06%VS81.58%)优于对照组(P>0.05)。本实验条件下,胚胎移植供体埋栓前14d肌肉注射前列腺素0.2mg能获得更多数量的胚胎,可在羊良种繁育生产中应用。
2022年11期 v.58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徐文双;王宝维;凡文磊;张名爱;任金山;张海龙;朱玉霞;钱旺;孔敏;
试验旨在探究在饲粮中添加乳化剂对肉鹅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92只体重1 kg左右的32日龄肉鹅(三花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乳化剂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乳化剂(改性磷脂>20%、溶血卵磷脂<1%)。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公鹅),分栏饲养,试验周期为60 d。分别测定肉鹅65日龄时生长性能和92日龄时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乳化剂对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可降低32~92日龄肉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耗料增重比呈降低趋势(P>0.05);乳化剂对肉鹅的屠宰性能无显著性影响,可降低腹脂率(P<0.05);乳化剂对肉鹅的肉色、肉质构特性、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肉的硬度、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呈降低趋势(P>0.05)。可见,饲粮中添加乳化剂可以显著降低肉鹅的采食量和腹脂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鹅的生长性能,改善鹅肉品质,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
2022年11期 v.58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6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张运锋;李丹蕾;占秀安;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添加新型蛋白酶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发育和消化酶分泌、蛋白质消化吸收及氨基酸利用的影响。选取健康的1 d岭南黄商品代肉雏鸡9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蛋白酶组和低蛋白+酶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5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和蛋白酶组饲喂基础日粮,粗蛋白质(CP)水平前期(1~21 d)和后期(22~52 d)分别为21%和19%;低蛋白+酶组饲喂低蛋白日粮,CP水平前、后期分别为20.42%和18.42%。对照组不添加蛋白酶,试验组添加200mg/kg蛋白酶,试验期共52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全期日增重和采食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蛋白酶组降低了全期和后期的耗料增重比(P<0.05),低蛋白+酶组则在前期提高了采食量(P<0.05);2个试验组皆降低了血清尿酸、尿素氮和血氨水平(P<0.05)、空肠食糜和粪便黏度(P<0.05);增高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P<0.05),降低了隐窝深度(P<0.05),而提高了绒隐比(P<0.05);蛋白酶组还提高了血清赖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水平和十二指肠淀粉酶活力(P<0.05),也有提高日粮CP表观代谢率的趋势(0.05<P<0.1);低蛋白+酶组还提高了CP表观代谢率、十二指肠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P<0.05)。由此可见,日粮添加蛋白酶可促进肉鸡小肠发育和消化酶分泌,改善蛋白的消化吸收及氨基酸利用,其中低蛋白日粮添加蛋白酶效果更佳,具有节约氨基酸营养需要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的效果。
2022年11期 v.58 212-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罗财伟;王茂飞;袁建敏;
我国各地有收获后未经脱粒进行高含水量储存玉米的习惯,由于这种高含水量储存方式会影响内源酶活性,从而引起玉米营养成分的改变。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含水量玉米在储存期间理化性质变化规律。选择同一品种、相同产地和栽培管理技术,且经过晾晒得到含水量为18%、16%、14%、12%的玉米作为研究对象,室内干燥环境中储存0、0.5、1、1.5、3.5、5.5个月,测定分析总淀粉、抗性淀粉、非抗性淀粉、总戊聚糖、水溶性戊聚糖、提取液相对黏度、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总淀粉和非抗性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抗性淀粉、总戊聚糖、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和AMEn呈下降趋势;高含水量玉米的总淀粉和非抗性淀粉含量储存后升高程度更大,而抗性淀粉含量和AMEn降低程度更大;高含水量玉米的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和提取液相对黏度储存后大大降低。可见,未经脱粒的高含水量玉米储存后可提高玉米总淀粉、非抗性淀粉、总磷和有效磷含量,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和提取液相对黏度,但会降低AMEn和粗灰分含量。
2022年11期 v.58 21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8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郭春燕;姚琨;聂存喜;纪守坤;严慧;李胜利;张文举;
本试验旨在研究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微囊化制备及包被效果的评价,为反刍动物益生菌微囊化研发提供参考价值。采用微晶纤维素空白丸芯作为起模芯粒,以丙烯酸树脂和海藻酸钠作为双层包被壁材,以植物乳杆菌JCM-1149为芯材,采用先制粒后顶喷型流化床包衣工艺制备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后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对包被效果进行评价。体内评价选取4头安装永久性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的荷斯坦成年干奶牛,试验共分3期,每期正试期7d,间隔期20d。采用单因素分期分组试验设计,第1期为空白对照组,第2、3期(试验组)分别在晨饲后1 h(10:00)打开瘤胃瘘管塞投喂植物乳杆菌和包被植物乳杆菌的微胶囊。每期试验最后3 d连续采集瘤胃液、十二指肠内容物以及直肠粪样,对样品中目标菌种进行实时荧光定量(qPCR)以及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体外评价结果表明:在理想制粒和包被工艺参数下,植物乳杆菌微胶囊活菌数和包埋率分别达到10~9CFU/g和82.48%;包被后的植物乳杆菌对抗胃酸和胆盐的抗逆性好。体内评价结果表明:经包被处理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过瘤胃、过真胃以及达到肠道的能力高于对照组和未包被的植物乳杆菌组(P<0.01);包被植物乳杆菌组对奶牛瘤胃和肠道菌群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而植物乳杆菌组仅对奶牛瘤胃菌群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包被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具备作为微生物添加剂的潜力。
2022年11期 v.58 223-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5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郭彤;周金柱;李二伟;黄世猛;李运川;刘秀娟;孟灵彪;顾俊;吕家煌;李彬;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3种锌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肠黏膜形态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择144头体重为(7.0±0.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按胎次一致、体重相近原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 000 mg/kg普通氧化锌、1 500 mg/kg纳米氧化锌、600 mg/kg蒙脱石负载型氧化锌(均以锌计)。预试期7 d,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普通氧化锌组和纳米氧化锌组相比,蒙脱石负载型氧化锌组提高了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耗料增重比和腹泻率均降低(P<0.05),且回肠食糜中锌含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普通氧化锌组和纳米氧化锌组相比,蒙脱石负载型氧化锌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增加(P<0.05),回肠和结肠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数量降低(P<0.05),且回肠和结肠中优势菌群以乳杆菌属为主(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600 mg/kg蒙脱石负载型氧化锌在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改善肠道菌群、肠黏膜形态等方面均优于添加3 000 mg/kg普通氧化锌和1 500 mg/kg纳米氧化锌,而且锌添加量大大降低,可减少环境污染,是高锌饲粮理想的替代品。
2022年11期 v.58 232-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1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8 ] - 张邦;王瑞华;朱龙龙;颜颜;王军;王占彬;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构树饲料(Broussonetia Papyrifera)对生长肉兔生产性能、肉品质、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30日龄健康断奶伊普吕幼兔144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分别含3%、6%、9%发酵构树饲料,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构树组生产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6%、9%构树组兔肉亮度均高于对照组、3%构树组(P<0.05);3%、6%构树组的24 h滴水损失均低于对照组(P<0.05),9%构树组低于对照组和3%、6%构树组(P<0.01);构树组兔肉的pH、红度与黄度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构树组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9%构树组球蛋白含量、6%和9%构树组葡萄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6%和9%构树组磷含量高于对照组、3%构树组(P<0.01);各组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9%构树组肠道绒毛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构树组肠道隐窝深度和绒隐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给生长肉兔饲喂9%发酵构树饲料未对其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产生不利影响,可以提高肉品质,改善肠道形态。
2022年11期 v.58 239-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1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惠浩阳;杨劲松;刘帆兴;陈宁;刘利林;周小玲;
试验旨在研究用2种不同比例的残次枣替代玉米对卡拉库尔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和激素指标的影响。选用36只体重(19.43±2.55)kg的3月龄卡拉库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饲喂0%(对照组)、15%、30%的残次枣来替代玉米。预试期15d,正试期40d。结果表明:3个处理组的日增重和耗料增重比无显著差异;20 d时,15%、30%替代组谷草转氨酶低于对照组(P<0.05),40 d时15%、30%替代组尿素氮低于对照组(P<0.05);20 d时,15%和30%替代组总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15%替代组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15%替代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30%替代组(P<0.05);40 d时,30%替代组甘油三酯低于对照组和15%替代组(P<0.05);15%、30%替代组生长激素高于对照组(P<0.001),30%替代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高于对照组(P<0.05);40d时,公羊总蛋白高于母羊(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用15%和30%的残次枣部分替代玉米可以改善羔羊蛋白和脂肪代谢功能,以添加30%残次枣的水平为佳。
2022年11期 v.58 245-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张燕利;陈宇辰;尹苗;王曼;吴婷;刘宏伟;周祥;何健;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酸化剂、植物精油及其组合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用1日龄白羽肉鸡360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金霉素250 mg/kg+恩拉霉素60 mg/kg,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 g/kg复合酸化剂(酸化剂组)、200 mg/kg植物精油(精油组)、1 g/kg复合酸化剂+100 mg/kg植物精油(联合1组)、2g/kg复合酸化剂+200mg/kg植物精油(联合2组)。试验期42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1组、联合2组22~42 d平均日采食量(ADFI)、全期平均日增重(ADG)均提高(P<0.05),酸化剂组、精油组全期ADG均提高(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联合1组提高了22~42 d的ADFI、全期ADG(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屠宰率均提高(P<0.05),且联合1组屠宰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的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及肉色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各组钙的养分消化率均提高(P<0.05),抗生素组和酸化剂组、联合1组、联合2组的磷养分消化率均提高(P<0.05),联合1组磷消化率高于其他组(P<0.05),联合2组磷消化率高于精油组;试验组有机物和干物质的养分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可见,复合酸化剂和植物精油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养分消化率有促进作用,两者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且联合使用复合酸化剂1 g/kg+植物精油100 mg/kg效果最佳。
2022年11期 v.58 250-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7 ] - 陈晖;贺林娇;李佳豪;经宏鑫;黄新新;窦晶晶;
试验旨在探究补喂不同剂量鞣花酸对哺乳期马驹体重、体尺、血浆蛋白、脂类及糖代谢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为马驹健康养殖过程中研发新型饲料添加剂或使用补喂剂提供参考依据。将18匹平均体重为(143.33±16.10)kg的3月龄纯血马母马驹随机分为3组,每组6匹。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对照组自由哺乳、自由采食精、粗饲料,试验组每天分别补喂15、30 mg/kg BW鞣花酸,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补喂鞣花酸能够促进马驹体重、体尺增长,10、30 mg/kg BW鞣花酸组马驹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1.08%和41.22%(P<0.05)、32.65%和42.85%(P<0.05);30 mg/kg BW鞣花酸组体斜长总增长和平均日增长比对照组提高了43.75%和42.31%(P<0.05);30 mg/kg BW鞣花酸组马驹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能够降低血浆尿酸水平(P<0.05);补喂鞣花酸对马驹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基转移酶、总胆固醇和葡萄糖浓度均无显著影响。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给哺乳期马驹补喂鞣花酸能够显著促进体重、体尺的增长,促进马驹生长发育,显著提高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改善机体营养物的代谢,调控马驹的生长与健康。
2022年11期 v.58 256-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0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刘德强;马志千;倪明;冯建芳;亓建刚;张海博;董刚辉;袁保明;呼秀智;王凤红;
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HMBi)对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0头泌乳日龄、产奶性能、体况相近的2~4胎次荷斯坦泌乳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日粮0.127%干物质(DM)补充HMBi(日粮代谢蛋白中赖氨酸:蛋氨酸=2.8:1),其余营养水平一致。预试期7d,试验期为60d,试验期间测定牛只产奶量、乳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炎症指标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产奶量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提高了第50天的乳脂肪率(P<0.05),乳蛋白率、乳脂肪产量、乳蛋白产量、乳中尿素氮、体细胞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饲喂HMBi对奶牛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饲喂HMBi对奶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白细胞介素-6、触珠蛋白、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无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在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HMBi能显著提高产奶量和乳脂肪率,提升泌乳持续力。
2022年11期 v.58 260-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