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凯;翟丽维;侍玉梅;沈奥;曹永春;王楚端;白立景;
肝脏是调控猪能量平衡和代谢的重要器官。本研究选择松辽黑猪和长白猪背膘厚度显著差异的个体(每个品种内高、低各3头)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鉴定其肝脏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进一步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背膘厚度的比较中,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395个,其中部分参与了花生四烯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P450细胞色素代谢过程、脂肪酸代谢、胰岛素抵抗、皮质醇的合成和分泌等通路。ACACA、ELOVL6、OGDHL、GSTO2、GGT5、CREB3L1等基因是肝脏中调控脂肪合成和代谢的关键基因。在不同品种猪中,鉴定出458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PPAR信号通路、细胞色素P450代谢通路、甘油三酯代谢通路、胆汁酸合成、MAPK信号通路、免疫相关通路等通路。PPAR信号通路和CD28、CD59、ICOS、CXCR4、FOS、INF等基因是影响不同品种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性状差异的关键通路和基因。品种内与品种间脂肪沉积差异的分子机制并不相同。本研究对猪脂肪性状的遗传改良、肝脏功能解析有一定意义。
2022年08期 v.58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2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章会斌;韩政;刘阳光;周忍;陈一歌;许黎明;徐启隆;殷宗俊;张晓东;
本研究旨在探究参与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诱导猪卵巢颗粒细胞(Porcine Ovarian Granulosa Cells,pGCs)凋亡的可变剪接基因。实验以50、100μmol/LRES处理pGCs,并设置空白对照,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分析3组之间差异可变剪接基因的表达谱,对差异可变剪接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qRT-PCR验证RNA-seq数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组有198种基因参与了236个可变剪接事件,高浓度组有603种基因发生了779个可变剪接事件。在log2|FoldChange|>1、P<0.05条件下,分别在低浓度组筛选到6个、高浓度组筛选到35个差异可变剪接基因。GO分析显示,差异可变剪接基因主要参与生物学过程条目。KEGG分析发现,显著富集的通路均与激素分泌及代谢途径相关,如卵巢类固醇生成信号通路、氨基酸代谢相关信号通路等。进一步从中筛选出可能参与RES诱导pGCs凋亡的关键基因(AKR1C1、GLUL、SARDH、MADD基因)。综上,RES通过影响pGCs中基因的可变剪接,从而影响相关信号通路和生物学功能;同时,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可作为进一步研究RES调控pGCs凋亡机制的候选靶标。
2022年08期 v.58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9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 韩雪蕾;刘贤;王献伟;李志明;吴胜军;王明旻;乔瑞敏;李秀领;王克君;李新建;
本研究旨在比较河南省地方品种豫西黑猪与河南地方培育品种(豫南黑猪)及引进猪种(大白猪)在体尺性状、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上的差异,为河南省地方品种猪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选择同等条件下健康状况良好的6头(112.07±4.31)kg豫西黑猪、8头(110.00±4.54)kg豫南黑猪及8头(108.89±8.78)kg大白猪进行性能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体尺性状,豫西黑猪的体长高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P<0.01),胸围高于大白猪(P<0.01),腿臀围低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P<0.05),其他指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对于胴体性状,豫西黑猪的平均背膘厚、皮厚、皮率、脂肪率均高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P<0.01),瘦肉率、腿臀比例均低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P<0.01)。对于肉质性状,豫西黑猪的肉色、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含量均高于大白猪(P<0.01),与豫南黑猪间差异不显著。综上,豫西黑猪的肉质性状各项指标均优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体尺性状和胴体性状的相关指标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2022年08期 v.58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张笑科;李瑶;林清;周隽;黄晓宇;钟展明;袁晓龙;张哲;李加琪;黄翔;张豪;
本研究旨在对华南地区公猪精液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及估计育种值准确性分析,并评估各精液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以及不同固定效应对这些性状的影响,为种公猪的选育和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收集了华南地区某核心公猪站2020—2022年924头公猪23 470条精液测定记录,利用R软件对影响公猪精液性状的固定效应进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利用DMU软件单/多性状重复力模型计算各精液性状的遗传参数和这些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并评估各性状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结果显示:品种、年份、季节、公猪胎次、公猪同窝仔猪数和公猪总乳头数等固定效应对各精液性状的影响不同;精液体积、精液密度、精子活力、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比例、精子畸形率、总精子数的遗传力和重复力分别为0.23、0.28、0.19、0.21、0.298、0.14和0.33、0.32、0.29、0.22、0.63、0.22,各精液性状均具有中等遗传力,精液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在-0.42~0.58,遗传相关在-0.67~0.55;估计育种值准确性在0.59~0.89,具有较高可信度。以上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对精液性状进行选择来提高种公猪精液质量和精子数量,同时,各固定效应对公猪精液性状具有显著影响,应加强种公猪选育,提高核心育种场和公猪站的饲养管理水平。
2022年08期 v.58 50-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1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 ] - 李梓芃;王德才;张宇;谭国辉;孙华;乔木;梅书棋;彭先文;
为探究硒都黑猪屠宰性状和体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准确高效地选择优良种猪,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硒都黑猪的20项指标进行分析并归类。结果表明,屠宰性状和体尺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由主成分分析可知,硒都黑猪屠宰性状和体尺性状可以综合成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18%,并构建综合评分方程:Y=0.14X_1+0.16X_2+0.08X_3+0.06X_4+0.14X_5+0.06X_6+0.06X_7+0.03X_8–0.05X_9–0.09X_(10)+0.08X_(11)–0.02X_(12)–0.07X_(13)+0.04X_(14)+0.10X_(15)+0.04X_(16)+0.14X_(17)+0.13X_(18)+0.10X_(19)+0.19X_(20)。由R型聚类分析可知,将20项指标分为3大类,第I类性状主要反映了产肉量的高低,第II类性状主要反映了瘦肉率高低,第III类性状主要反映了体型大小。本次研究所构建评分模型综合了20项指标绝大部分信息,并将这20项指标共聚为3类,选取出了典型指标,简化数据结构,增强选育准确性,对今后遗传育种和杂交利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022年08期 v.58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7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钟展明;黄晓宇;林清;刘亚轩;魏趁;冯雪燕;张哲;李加琪;林长光;
本研究主要对大白猪的繁殖性状和乳头数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评估遗传趋势和表型趋势,并探究乳头数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将乳头数作为繁殖性状的固定效应,对影响大白猪繁殖性状的固定效应进行方差分析,运用DMU软件的DMUAI和DMU4模块,利用单/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大白猪繁殖性状和乳头数的遗传参数,并评估这些性状的遗传趋势和表型趋势。结果发现,乳头数对校正21日龄窝重的影响在P<0.05水平显著,对校正21日龄均重的影响在P<0.001水平显著;大白猪乳头数的遗传力为0.156±0.023,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各繁殖性状的遗传力范围为0.010~0.092,属于低遗传力性状;各繁殖性状遗传相关的范围为-0.306~0.978,表型相关的范围为-0.055~0.970;各繁殖性状的遗传趋势和表型趋势均为先下降后上升,表明该群体的繁殖性状早期选育成效不佳,但在选育后期有所提升。乳头数和校正21日龄均重的遗传趋势和表型趋势波动比较大,表明这2个性状在该群体中并未被选育,在后期选育时,该群体应注重乳头数的选育,以提高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
2022年08期 v.58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5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李航;马福平;韩余;刘华涛;张丰霞;杨金艳;朱冉冉;连正兴;王楚端;
实验通过对大白猪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测定,寻找能在实验室检测机体一般抗病力的方法,估计其遗传参数,为猪的抗病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以MTT-HCT-8法检测猪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积,运用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遗传力,分析其与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吞噬积的平均值为3.05±1.87,遗传力为0.13。相关性研究表明,吞噬积与胴体性状表型相关的范围为-0.22~0.015,其中与胴体重表型相关为-0.15(P<0.05),与胸腰长表型相关为-0.22(P<0.01);二者遗传相关的范围为-0.82~0.047。吞噬积与肉质性状表型相关的范围为-0.08~0.038(P<0.05);二者遗传相关的范围为-0.87~0.30。综上所述,吞噬积的遗传力为低遗传力,与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的表型相关较弱,遗传相关较强,大多呈负相关。
2022年08期 v.58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崔晟頔;张力戈;张松源;詹凤婷;李秀领;乔瑞敏;韩雪蕾;李新建;王克君;
本实验旨在对部分河南地方猪和藏猪筛选全基因组选择信号,研究它们之间的遗传分化情况和基因交流情况。实验基于淮南猪、南阳黑猪、确山黑猪、河南野猪、藏猪以及中国野猪6个猪品种共计66个个体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通过多种软件对重测序数据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和选择信号分析,同时利用TreeMix软件对河南地方猪与藏猪进行基因流分析。结果显示:河南地方猪、藏猪与野猪的遗传关系比较远,而河南地方猪和藏猪之间的遗传关系较近。通过群体分化指数(Fixation indices,Fst)方法进行选择信号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共找到369个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富集于RNA聚合酶II对转录的负调控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等通路,通过查阅文献得到47个与重要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基因流分析显示藏猪与确山黑猪有基因交流情况。
2022年08期 v.58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邱奥;张梓鹏;王雪;罗文学;王贵江;丁向东;
本研究收集了1 267头大白猪的生长性能测定记录和800头大白猪的繁殖记录,并用猪50K固相芯片(Geneseek)及基于靶向捕获测序技术的猪50K液相芯片(液相50K)进行基因型分型,比较2款芯片基因组选择的准确性。采用一步法模型,估计达百公斤体重日龄、百公斤活体背膘厚和总产仔数3个性状的基因组育种值。本研究探究不同参考群体规模对基因组选择的影响,生长性状设置500和1 000 2个参考群体规模,繁殖性状设置400和700 2个参考群体规模。结果表明,液相50K与Geneseek芯片具有很好的兼容性,液相50K在2个生长性状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比Geneseek平均高出1.7%,对总产仔数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略高于Geneseek,但提升幅度较小。2款芯片的并集使标记数增加到62 039个SNP,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比单款芯片平均提升2.9%。无论是单款芯片还是2款芯片并集,随着参考群体规模扩大,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明显上升。本研究表明液相芯片技术能够用于基因组选择且有优势,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猪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2022年08期 v.58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谢颖瑜;曹嘉程;宋红兵;王静;吴艳玲;肖天放;林瑞意;
本文旨在研究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S-腺苷高半胱氨酸(SAH)对猪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活力、周期、凋亡和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为SAH在猪体细胞核移植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使用不同浓度的SAH(0、0.01、0.1、0.5、1mmol/L)处理猪成纤维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ELISA检测DNA甲基化水平,qRT-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其余各组相比,0.1mmol/LSAH处理猪成纤维细胞24h对细胞活力和凋亡无明显影响,但可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P<0.05);与对照组相比,0.1 mmol/L SAH处理24 h可显著降低细胞中DNA甲基化水平及DNA甲基转移酶相关基因DNMT1、DNMT3A、DNMT3B的表达,同时,显著提高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21、P27的表达,但对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总的来说,0.1 mmol/L SAH处理24 h效果优于其他组,对细胞损伤较小,可通过影响DNA甲基转移酶相关基因表达来参与调控DNA甲基化水平。
2022年08期 v.58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张宇;周佳伟;吴俊静;乔木;徐忠;李梓芃;彭先文;梅书棋;
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挖掘与大白猪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和健仔数(NHP)相关的候选基因。选择1 100头大白猪为实验材料,通过提取耳尾组织样DNA并利用“中芯一号”芯片进行基因型分型,采用PLINK v1.9对获得的基因型数据进行质控后用于GWAS研究。rMVP软件对每个SNP与性状做关联分析,确定出显著位点。结果表明:对于TNB性状共有3个SNPs呈基因组水平或染色体水平显著;NBA性状共有4个SNPs呈基因组水平或染色体水平显著;NHP分析得到18个SNPs呈基因组水平或染色体水平显著。在上述显著SNPs附近共有23个候选基因,根据基因功能注释推测ESR1、ZP3、YWHAG、HSPB1、MDH2、PCCB是能够影响繁殖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
2022年08期 v.58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6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邵玉如;刘燕玲;骆菲;郭彦军;王贵江;罗文学;李凯;丁向东;
本研究利用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2018年的公猪生长测定数据,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了杜洛克、大白和长白猪3个品种以及不同品系的生长性能。最终有来自52个场的2 522头公猪用于分析,包括525头杜洛克、1 416头大白猪和581头长白猪,3个品种分别有4、6、6个品系。结果表明,长白猪除饲料转化率显著优于大白猪外,其他5个性状性能与大白、杜洛克猪接近,杜洛克的3个瘦肉率性状表现最优。英系杜洛克生长速度、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在4个品系中表现最好,加系和美系相差不大。在大白猪中,加系大白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平均日增重和100 kg活体背膘厚表现最好,瑞系大白猪的100 kg眼肌面积和估计瘦肉率最高。2012年之后,3个品种日增重开始缓慢提高;饲料转化率保持在2.10~2.20;达100 kg体重日龄在155 d上下浮动;背膘厚逐渐降低且渐趋稳定,估计瘦肉率稳定在55%~56%范围内。
2022年08期 v.58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刘怡冰;邢凯;敖红;翟丽维;刘华涛;赵卿尧;石咏;李航;马福平;王楚端;
脂肪沉积性状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经济性状,也与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对3对具有极端背膘厚度的长白猪全同胞个体的背部皮下脂肪组织样本进行链特异性建库RNA测序和小RNA测序鉴定lncRNA和miRNA,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共得到220个lncRNA和18个miRNA在高、低背膘组间差异表达。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它们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靶向关系预测和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并构建猪脂肪沉积的lncRNA和miRNA相关ceRNA调控网络。结果发现,差异表达lncRNA及miRNA靶基因能够显著富集到多个糖脂代谢相关的通路,如“脂肪细胞分化”、“糖酵解/糖异生”等。最终成功构建了一个与脂肪沉积过程密切相关的ceRNA调控网络,包含9个差异表达lncRNA,6个差异表达miRNA和25个靶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探究非编码RNA在猪脂肪沉积过程中的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2年08期 v.58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5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韦怡林;张力戈;张松源;詹凤婷;李秀领;乔瑞敏;韩雪蕾;李新建;王克君;
本实验旨在挖掘影响猪甘油三酯(TG)含量的有效SNP位点以及候选基因,为生产优良猪肉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收集Beadchips 60K SNP芯片分型莱芜猪、二花脸猪和杜洛克×(长白×约克郡)(DLY)群体共1 256头猪的数据,并运用FarmCPU模型对1 256头猪的TG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Study,GWAS)及Meta-GWAS分析。GWAS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32个与TG含量相关的SNP位点,其中莱芜猪中有6个(P<1.8×10~(-5)),二花脸猪中有8个(P<1.8×10~(-5)),DLY中有18个(P<1.8×10~(-5));Meta-GWAS分析结果显示:发现2个与TG含量相关的新SNP位点;并利用Ensembl数据库,在显著SNP位点上下游0.5 Mb区域内进行基因鉴定,一共发现8个与TG含量调控有关的候选基因,其中在莱芜猪中发现的基因为PDCD6IP;在二花脸猪中发现的基因为CD24、ADGRF5和ADAMTS5;在DLY中发现的基因为DMRTA1、RPS6、TPP2、TEX36。本实验结果将会为解析猪的生长发育以及调控猪的TG含量提供思路。
2022年08期 v.58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李忠秋;刘春龙;吴赛辉;张冬杰;王文涛;何鑫淼;田明;亓美玉;何海娟;刘娣;
为了揭示肌纤维类型组成对猪骨骼肌能量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本实验以民猪和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在比较了民猪和大白猪肌纤维类型组成差异的基础上,采用比色法测定民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中能量代谢关键酶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民猪氧化型纤维MyHCI型和IIa型含量显著高于大白猪,酵解型纤维MyHCII b型含量显著低于大白猪,民猪有氧代谢酶SDH和MDH活性显著高于大白猪,无氧酵解酶LDH活性显著低于大白猪,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猪与大白猪能量代谢关键酶活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骨骼肌纤维类型组成不同。
2022年08期 v.58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刘正芳;朱颖;张烁;刘青;张晶;周焕焕;周傲;史良玉;陈洪波;
研究旨在围绕副猪嗜血杆菌(Glaesserella parasuis,Gps)感染优化制备禁食初乳(Colostrum-Deprived Piglet,CD Piglet)仔猪,并构建Gps感染相关表型组。对同一家系的2头母猪经同一头公猪精液配种后,从2窝中选取体重相近的15头1日龄杜×长×大新生仔猪制备CD仔猪模型。攻毒前记录仔猪饲喂数据,并对Gps及其他易混合感染病原进行鉴定。30日龄实施攻毒,实验组(n=6)经气管接种2×108 CFU细菌,对照组(n=3)注射等体积TSB培养基。攻毒前后,采集CD仔猪基础生长数据、血液参数及体温数据;攻毒后记录仔猪临床症状;剖检后对肺脏等关键组织进行Gps分菌鉴定和病理分析;qRT-PCR法检测肺脏等4个组织中细胞因子和肝脏、肺脏中急性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攻毒前CD仔猪成活率达100%,各项基础指标正常;Gps感染后格拉瑟氏病症状明显。本研究建立了Gps感染的综合症状评分体系,并能够较好区分出轻重症感染猪。结合体温数据、血液参数、细胞因子和急性期蛋白检测,最终将综合症状评分、感染后体温上升至41℃以上、11项核心血液参数(MON%、MON#、WBC#、TP、ALB、ALT、CREA、GGT、GLU、LDL、LDH)、4种细胞因子(IL10、IL6、IL1B、IL8)和1种急性期蛋白(HP)初定为Gps感染的关键表型组。研究为利用实验性感染猪群开展针对Gps的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2022年08期 v.58 125-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时坤鹏;刘莹;张志勇;吴睿;丁月云;张晓东;郑先瑞;殷宗俊;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安庆六白猪这一优良种质资源,本实验使用“中芯一号”(Illumina CAUPorince50KSNP)芯片对118头健康成年安庆六白猪个体进行了SNP分型,其中包括18头公畜,100头母畜,平均检出率达98.86%。首先通过Plink(V1.90)与R语言软件对该群体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18头公畜大致形成4个群落,100头母畜随机分布。其次,利用Gmatrix(V2)与R语言软件进行基于G矩阵的基因组亲缘关系分析。118头安庆六白猪群体中个体间平均IBS遗传距离值为0.276 9±0.041 7,公猪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值为0.273 8±0.042 0。通过对群体中每个个体的ROH统计,共检测出3 847个ROH片段,平均每个个体中大约有33个ROH片段且ROH总长度约为255.19 Mb,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值为0.107,证明该群体近交积累较多。最后使用邻接(Neighbor-Joining, NJ)法并且基于G矩阵结果对该群体进行了家系划分,将18个公畜样本划分为5个家系。通过上述多种分析发现该群体内个体间有一定的近交趋势,所以之后在针对该群体的育种与保种上尽量谨慎配种,避免群体内过度近交导致严重的近交劣势。
2022年08期 v.58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周佳伟;张宇;吴俊静;乔木;徐忠;李梓芃;杨前平;彭先文;梅书棋;
乳头数是母猪重要繁殖性状,影响断奶仔猪存活率。研究者对不同品种和品系的猪相继开展了乳头数性状相关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鉴定,但目前关于加系大白猪乳头数性状相关QTL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944头加系大白猪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乳头数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GCTA软件计算左、右、总乳头数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1、0.12、0.16。利用rMVP软件在SSC7上分别检测到4、1、4个与左、右和总乳头数基因组水平显著相关(P<1.26×10-6)的SNP,其中1个SNP位于SSC7的14.1 Mb,剩余3个SNP位于SSC7的97.6~102.0 Mb。在SSC3、SSC4、SSC6、SSC7、SSC9、SSC11、SSC13上分别鉴定到4、1、4、5、1、1、5个与乳头数性状潜在显著相关(P<2.52×10~(-5))的SNP。进一步扫描25个显著相关SNP上下游200 kb位置处的基因,共获得84个候选基因,其中SSC7上获得39个候选基因,包括FAM71D、MPP5、EIF2S1、PIGH、ARG2、RDH11、RDH12、VRTN、SYNDIG1L等候选基因。本研究为猪乳头数的选育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和候选基因。
2022年08期 v.58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吴俊静;陈南琦;刘晓哲;乔木;周佳伟;彭先文;梅书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猪肉品质越来越受消费者重视。肌内脂肪(IMF)含量性状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一个关键性指标。本研究发现猪EEPD1基因在肌内脂肪高低组硒都黑猪个体背最长肌组织中差异表达,并进一步利用混合DNA样本池PCR测序法在硒都黑猪群体中筛选鉴定出猪EEPD1基因g.123857C>G、g.123907 A>G、g.124024 A>G、g.124050G>A、g.124222 A>G等5个SNP变异位点。经关联分析后发现这5个SNP位点均显著影响IMF性状。其中g.123907 A>G、g.124024 A>G和g.124050 G>A3个位点紧密连锁,所组成的单倍型也与IMF性状显著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还发现,这5个SNP位点虽然不显著影响EEPD1蛋白结构,但是会导致其mRNA二级结构及稳定性发生变化,推测它们主要通过影响EEPD1蛋白翻译效率进而影响IMF性状。综上,本研究新发现了5个猪肉质性状的分子育种标记,为实现猪肉质性状的快速改良充实基础。
2022年08期 v.58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刘泉;刘军;王缘;杨彩春;陈顺友;李长春;
本研究旨在探索猪增食欲素(Orexin)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梅花星猪各品系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为猪的高产选育提供一种新的分子标记,进而提高养殖场实际生产经济效益。使用PCR-RFLP方法对安系、梅系和蕲系共59头猪Orexin基因的第G516A位点进行了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多态性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效率等重要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猪Orexin基因第G516A位点存在GG、GA和AA 3种基因型,在3个品系里均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其中GG基因型在梅系和蕲系为优势基因型,优势等位基因为G;GA基因型为安系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安系、梅系和蕲系均处在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Orexin基因GG、GA基因型对梅花星猪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说明Orexin基因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分子标记。
2022年08期 v.58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李秀领;陈健梅;吴姿仪;韩雪蕾;乔瑞敏;王克君;杨峰;王献伟;李新建;
母猪的繁殖性状是养猪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其表现直接影响到整个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为筛选出与母猪繁殖性状相关的基因,本研究利用纽勤公司GeneSeek Genomic Profiler(GGP)猪50K SNP芯片对392头法系大白猪进行了基因分型,记录了3个表型性状,包括总产仔数(Total Number Born,TNB)、产活仔数(Number Born Alive,NBA)和出生窝重(Litter Weight Born Alive,LWB),以进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3个性状中一共发现了40个解释遗传变异>1%的基因组区域。所有显著的基因组区域中共有532个基因被注释,其中38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被用于人类表型本体论(Human Phenotype Ontology,HPO)分析。有81个候选基因在7个与生殖系统有关的表型条目中被富集。KEGG分析表明,这些候选基因主要涉及GnRH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和卵细胞成熟通路等。本研究鉴定到了5个重要的候选基因,包括RBP4、DEAF1、IGF2、SIRT6和JARID2。尽管受样本量的限制,但本研究筛选到的候选基因和通路,为接下来实施分子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2022年08期 v.58 157-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孙华;彭先文;吴俊静;李良华;董斌科;谭国辉;乔木;张宇;徐忠;李梓芃;周佳伟;宋忠旭;梅书棋;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湖北省优良地方猪种,满足优质种猪需求及多元化优质猪肉消费市场需求,本研究以地方品种恩施黑猪为基础,引入梅山猪和培育品种湖北白猪血缘,开展了硒都黑猪新品种培育。通过杂交亲本选择、杂交育种、基础群组建及6个世代的持续选育,新品种初产母猪总产仔数11.29±2.16头/窝、产活仔数10.74±2.06头/窝,经产母猪总产仔数12.67±2.43头/窝、产活仔数11.71±2.27头/窝;达90 kg体重日龄178.3±14.16 d,育肥期日增重646.77±47.16 g、饲料转化率2.84±0.22;体重达100 kg左右时屠宰,屠宰率70.63±2.14%,瘦肉率52.96±2.45%,肌内脂肪含量3.42±0.34%。硒都黑猪新品种的培育完全利用国内自有资源,充分发挥了亲本优势,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适中、肉质优良,且耐粗饲、适应性良好,其育成将给我国地方猪的开发与利用、发展优质猪生产提供新的思路。
2022年08期 v.58 165-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马红;范文博;汪亮;付博;王芳;刘娣;
民猪具有良好的抗寒能力,研究表观遗传对民猪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揭示民猪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将为探索民猪抗寒性状形成原因提供依据。在体外培养的民猪前脂肪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5-Aza-CdR和TSA处理一定时间,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前脂肪细胞活率,确定最适处理浓度;用最适浓度的5-Aza-CdR和TSA处理前脂肪细胞诱导形成成熟脂肪细胞后,分别检测细胞中表观遗传相关基因DNMT1、DNMT3B、ALDH1A3和ALDH1A9,以及脂肪细胞棕色化相关基因ZNF423、PPARα、NCOR1和EBF2的mRNA相对表达量,并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成情况。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研究条件下,500 nmol/L的5-Aza-CdR处理48 h和150 nmol/L的TSA处理24 h是对前脂肪细胞生长影响最小的最高浓度,作为后续实验的细胞处理浓度。5-Aza-CdR处理前脂肪细胞后能够降低成熟脂肪细胞中DNMT1、DNMT3B、ZNF423、PPARα、NCOR1和EBF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并抑制脂滴生成。TSA处理后,成熟脂肪细胞中ALDH1A3和ALDH1A9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略有降低,ZNF423、PPARα、NCOR1和EBF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上升(P<0.05)。综上所述,猪脂肪细胞的分化受到表观遗传试剂5-Aza-CdR和TSA的影响,5-Aza-CdR处理会促进前脂肪细胞向棕色脂肪方向分化,同时抑制白色脂肪形成和沉积,而TSA的作用则正好相反。
2022年08期 v.58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杨祎挺;甘麦邻;刘杨;辜浩;沈林園;朱砺;
为进一步了解伍隍猪与内江猪在群体结构、基因组信息、遗传进化上的差异,本研究主要利用50K SNP基因芯片,分别对131头伍隍猪个体和156头内江猪个体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2个品种群体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但存在一定的遗传联系。伍隍猪保种群的多态性标记比例(0.641 9)大于内江猪保种群(0.506 0);且伍隍猪的LD衰减速度大于内江猪;群体有效含量分析表明2个品种在219世代内相对缩减了96.68%;进化树显示出伍隍猪、内江猪与四川其他猪种分离,但在2个群体内部有明显区分;ROH鉴定与选择信号分析发现伍隍猪在繁殖性能与耐受性等方面受到了正向选择。该结论为伍隍猪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022年08期 v.58 17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崔茂盛;李千军;张丰霞;江慧青;兰可心;郑璐璐;王敏;孙红梅;马墉;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筛选动物某特定性状SNP分子标记。本研究将503头丹系长白后备种猪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与胸围、尻长和外阴长宽等体尺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探讨与猪“二胎综合征”紧密相关的SNP。关联结果显示,关联到1个与胸围性状显著相关的SNP,2个与尻长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与这3个SNP相邻的6个基因中,3个基因(NPBWR1、BRINP3和SPACA3)已具有功能注释,另外3个基因(ST18、ENSSSCG00000010811和ENSSSCG00000030066)暂无基因功能注释,没有关联到与外阴尺寸性状显著相关的SNP。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开展无“二胎综合征”种猪选育奠定一定的工作基础。
2022年08期 v.58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吴姿仪;陈健梅;程博文;雷泽凯;王献伟;王克君;乔瑞敏;韩雪蕾;李新建;李秀领;
生长性状是猪重要的经济性状,但该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调控。为筛选影响猪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本实验利用猪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对296头猪进行基因分型,对背膘厚(BF)、眼肌深度(LMD)和眼肌面积(LMA)3个性状进行单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ssGWAS)。本实验确定了26、29、43个相关的5-SNP窗口,分别解释了BF、LMD和LMA 1%及以上的总遗传方差。AIREMLF90软件计算BF、LD和LEA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48、0.45和0.56。利用Ensembl数据库Sus Scrofa 11.1版本信息,根据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寻找显著位点附近的所有基因,共发现35个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候选基因主要参与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s)、胚胎骨骼系统发育(Embryonic Skeletal System Development)和脂肪酸降解(Fatty AcidDegradation)等通路。NR5A2、CRH、NEK11、ECHS1和TAPT1等基因可能参与生长性状的调控,本实验结果可为今后的猪分子标记育种提供参考。
2022年08期 v.58 193-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乔木;武华玉;彭兆坤;吴俊静;梅书棋;彭先文;
本实验旨在探究猪NT5C1A基因组织表达特征、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关系,为猪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的分子标记。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NT5C1A基因在16个组织中的表达特征。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在硒都黑猪群体中对NT5C1A基因的SNPs位点进行筛选鉴定,并利用SAS 8.0软件中的混合线性模型分析SNPs位点与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NT5C1A基因在腰大肌表达量最高;在硒都黑猪中存在3个SNPs位点,分别为rs81390049 C>T、rs81390048 A>G和rs339707155C>T突变。性状关联分析表明,3个SNPs位点均与猪胴体或肉质性状显著相关。这3个SNPs位点紧密连锁,形成3种单倍型,并且与猪胴体和肉质性状显著关联。综上,NT5C1A基因3个SNPs位点可作为猪肉质性状遗传改良的分子标记。
2022年08期 v.58 200-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李文君;程娜;龚绍荣;赵加鼎;邱丙姗;吴正明;李再磊;周戚斌;赵桂英;
为探究保山猪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对生长性能、胴体性能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LPL基因在保山猪背最长肌、背脂和肝脏3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LPL基因表达量与保山猪生长性能、胴体性能的关联性。结果显示,LPL基因在3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背脂、背最长肌、肝脏;LPL基因在保山猪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与皮比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背脂中的相对表达量与眼肌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脂比率呈显著正相关;在肝脏中的相对表达量与生长及胴体性能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说明LPL基因对保山猪的生长及胴体性能有一定影响,对保山猪的脂肪沉积有调控作用,可作为调控保山猪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
2022年08期 v.58 205-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高宁;黄珍;谢水华;赵云翔;陈瑶生;刘小红;
基因组选择作为我国种猪遗传评估的一项实用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近年来国家和区域种猪基因组联合育种平台相继建立,作为该技术落地应用的技术支撑。在企业层面,需要根据自身育种工作基础和育种目标等情况,合理制定本企业的种猪基因组选育方案,利用好种猪基因组育种平台,通过该技术的落地应用来加速育种进展,更快更好地达到既定的育种目标。本文根据基因组选择技术基本原理和种猪育种的特殊情况,对集团化种猪企业基因组选择技术方案制定关键环节进行总结;此外,基于杜洛克种猪群体数据,系统分析了基因组早期选择的准确性和种猪选留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基因组早期选择,断奶时提前阉割排名靠后的45%小公猪的情况下,依然能准确选出top5%和top10%的优秀公猪,表明可以通过基因组早期选择,同时达到准确选出优秀公猪和降低测定量的双重目标。
2022年08期 v.58 209-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闫继弘;王鹏飞;杨敏;闫尊强;杨巧丽;黄晓宇;高小莉;马艳萍;滚双宝;
实验旨在探究甘肃高寒牧区小型地方猪种——合作猪被毛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特性,为解析合作猪抗寒性能提供参考。每个季节随机选取3头体重均一的8月龄合作猪,共12头,分别测定颈、肩、体侧和臀部针毛及绒毛纤维的长度、密度和直径,观察冬、夏季皮肤毛囊的发育情况并测定其形态学指标。结果表明:长度方面,针毛春季呈臀>体侧>肩>颈部(P<0.05),且全年各部位长度均呈冬季>秋季>春季>夏季(P<0.05);各季节肩、体侧和臀部绒毛均显著长于颈部(P<0.05);密度方面,各季节均臀部最密,其中颈部针毛四季差异均显著,颈、肩和臀部绒毛呈冬季>秋季>春季(P<0.05);直径方面,针毛在同一季节均呈臀>体侧>肩>颈部(P<0.05),同一部位均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P<0.05);绒毛全年均为体侧>肩>臀>颈部;毛囊发育方面,夏季毛囊的长径、短径和周长均长于冬季。综上所述,合作猪毛纤维冬季更长更密,夏季针毛直径较大,而春、冬季绒毛直径较大,臀部毛纤维相较于其他部位更长更密,且毛囊夏季开始苏醒,毛基质聚集,进入生长前期,冬季大部分萎缩,进入退行期或休止期。
2022年08期 v.58 215-218+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牛安然;张兴;杨雨婷;闫之春;龚华忠;丁偌楠;马黎;
保证种猪核心育种群中的猪只均为纯品种,是为专门化品系及配套系的培育提供优良种质资源的基础。然而在大型养猪公司的引种过程中,以杂种猪冒充纯种猪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为养猪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探究如何对核心群种猪进行品种成分鉴定,本研究利用Illumina 50K SNP芯片对四川省某猪场5 723个个体进行SNP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对混杂群体样本进行品种成分鉴定,结果显示主成分1和主成分2可以快速准确地依照猪只品种进行分群。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当K=3时,样本群体可以按照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进行分群。在分品种估算个体育种值和进行核心群引种时,为了保证种猪群体的品种纯度,可以利用种猪的基因型数据进行快速且准确的种猪品种成分鉴定。该研究成果可以实际应用于种猪核心育种群的引种及育种值估算工作,充分保障核心育种群的品种纯度,也为我国大型养猪公司体系内场间联合育种的发展与改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案。
2022年08期 v.58 219-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华永琳;张小玉;曹海港;杨公社;史新娥;
内参基因的正确选择是获得目的基因准确表达的关键。本实验以不同时期(3 d、30 d、90 d和180 d)、不同性别(阉割公猪和母猪)关中黑猪的2种骨骼肌(背最长肌和比目鱼肌)为研究对象,用RT-qPCR技术及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8个候选内参基因(GAPDH、ACTB、PPIA、TBP、B2M、YWHAZ、eEF-1γ和18SRNA)的表达稳定性。同时,以候选基因本身和两两混合作为内参基因,检测肌纤维类型标志基因肌球蛋白重链MyHC IIx的表达。结果表明:ACTB、B2M和TBP在背最长肌和比目鱼肌中的表达相对稳定;而MyHC IIx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证实,在背最长肌和比目鱼肌中,将ACTB作为内参基因较好。
2022年08期 v.58 224-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吴正明;龚绍荣;赵加鼎;邱丙姗;李再磊;程娜;李文君;周戚斌;赵桂英;
为了探索FASN基因在保山猪肝脏、背肌及背脂中的表达量与背肌营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ASN基因在保山猪背肌、背脂、肝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并与保山猪背肌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FASN基因在保山猪3个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为:背脂>肝脏>背肌,各组织间的表达量均呈差异极显著;保山猪3个组织中FASN基因的表达量与背肌中氨基酸含量均呈不显著相关。保山猪在肝脏中FASN基因表达量与背肌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呈显著负相关,与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四烷酸均呈显著正相关。保山猪FASN基因的表达量对保山猪氨基酸含量的形成没有调控作用,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形成具有调控作用,可作为影响保山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候选基因。
2022年08期 v.58 229-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唐韶青;肖炜;杨宇泽;云鹏;路永强;丁向东;孟庆利;武建亮;李凯扬;张卫艺;西鹏洋;于凡;翟晓贝;
2006年,北京市建立了种猪遗传评估数据平台。截止到2021年底,平台共收录371.46万头种猪系谱信息,51.23万条达100 kg体重日龄记录,50.90万条达100 kg活体背膘厚记录和45.15万条窝产仔记录。2015年,北京市将常规育种与基因组育种相结合,启动了种猪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构建工作,北京市种猪遗传评估进入基因组选择时代。截止到2021年底,平台建立了大白猪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规模达到5 335头;开发基因组遗传评估系统,实现了将复杂的基因组选择计算过程转化为“一键式”操作;利用一步法(ssGBLUP)对9个种猪场的4 631头大白猪进行基因组遗传评估。基因组选择实施后,选择准确性大幅提高。早期选择时,达100 kg体重日龄的育种值准确性由0.56提高至0.66,达100 kg活体背膘厚的基因组育种值准确性由0.56提高至0.70,总产仔数育种值准确性由0.41提高至0.60。终选时,达100 kg体重日龄的育种值准确性由0.69提高至0.79,达100 kg活体背膘厚的基因组育种值准确性由0.72提高至0.80,总产仔数性状育种值准确性由0.41提高至0.61。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种猪早期选择,减少了饲养成本和常规测定成本,提高了选育效率,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022年08期 v.58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